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1月3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欧元区救助方案不过是抛砖引玉

2011-11-03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袁秀明

  救助方案不能解决

  根本问题

  欧元区解决方案,没有公布任何细节和具体措施,很难让人相信它能解决欧债危机的棘手问题,是否能缓和危机都颇让人怀疑,更别提它能解决欧元区产生危机的根本问题。

  经过艰苦磋商,欧盟峰会于10月27日凌晨出台了一揽子欧元区救助方案,会前各方关注的希腊债务减记、银行资本重组和加强欧洲金融稳定工具这三个核心议题,都达成一致或取得相应共识。结果是:欧洲金融稳定工具规模杠杆化扩大至1万亿欧元;为希腊债务减记50%,这相当于减少1000亿欧元。

  全面解决方案结果在三方面。其一,欧洲金融稳定工具通过杠杆化,从4400亿欧元扩大至1万亿欧元以上;其二,在银行业的认可下,为希腊债务减记50%以上;其三,向欧洲银行业注资约1000亿欧元,将约90家欧洲大型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提高至9%。

  但其具体资金来源怎样安排,具体怎样执行?至今仍然不得而知。

  欧元区存在先天根本的机制性缺陷,任何外部救助只能延缓危机发生,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况且欧元区救助机制尚未建立,此时救助无任何保障。欧元区最终破产是难以避免的,笔者认为救助欧元区是一条不归路。

  欧元区债务危机为何会发生?就是因为欧元区本身存在先天制度性缺陷——统一的货币政策,却不同的财政政策,这就是问题的实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财政状况不同,经济结构不同,这么多国家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出问题是一种必然。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从希腊起始,目前已波及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相关国家经济状况难见好转。特别是希腊,日益恶化的财政状况需要欧盟国家施以援手,但在被救助国债务窟窿越来越大,自我经济修复和偿债能力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欧盟救助的方式和力度成为欧元区以至欧盟国家争议不休的大难题。而且,最重要的,欧元区在设计之初就没有引入退出机制,这也是制度设计当初的一大缺憾。

  在救助方式上,欧盟已认识到,4400亿欧元的欧洲金融稳定工具已不够,必须通过更多途径,比如运用杠杆方式,注入更大量资金。同时,也要未雨绸缪,提前修建多道“防火墙”,有效应对危机的不断蔓延,其关键步骤涉及增强银行业资本规模,增强其抗风险能力等。

  但是,目前的问题是,欧债危机最终能不能彻底被救助呢?答案其实不言自明,欧元区实质存在先天根本的机制缺陷,任何外部救助只能延缓危机发生,而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救助欧元区的资金很难指望被收回,而且有可能会是无底洞。

  以政治筹码为回报

  只是心理慰藉

  作为救助的回报,同欧洲进行更多的政治议价,比如换取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更多的代表权,或者欧洲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完全是一种寻求心理安慰的行为,不能改变西方对中国的任何看法。尽管短期可能会减少贸易摩擦行为,但是长期并不能解决贸易争端问题。

  况且,这也是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出口的弊端所致,这也倒逼中国必须加速国内的经济转型,降低出口依赖度,提高国内消费水平,而不要寄望于用援助去换取他国的认可,换取别国敞开大门迎接我们的产品。

  出资救助欧元区,也许会换来一时的政治筹码,但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本质方式。它无助于改变事情的本质。中国与欧盟等发达国家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上的争论由来已久,该问题的关键在于欧盟迄今未认可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使得欧盟现行的对华反倾销政策及其实践不能反映中国的现实,具有极大的不公平性。但是他们这样做无非是要为中国的进口产品设置一道看来很合理的障碍,从而保护本国的弱势行业。

  虽然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会阻碍着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的发展,但是,中国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也确实需要适时调整了,大量低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尽管拉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但是,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这种增长模式也即将走到尽头,适时进行结构调整也是一种必然,寄望于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以便于大量销售中国廉价产品不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提高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比重,注重内需的满足更应该是我们今后经济调整的方向。

  欧元区救助方案

  不过是一种抛砖引玉

  问题的实质:欧元区解决方案在20国集团(G20)峰会开幕之前仓促达成,其实它不过是个引子,最终目的不过是想通过这一救助方案的出台来抛砖引玉,向G20峰会上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国家寻求更多的救助。

  在G20峰会即将召开之际,G20各国敦促欧盟必须出台一揽子救助计划,10月26日是一个设定的最后期限,欧洲必须拿出一套足够完整的债务危机解决方案,才能平复市场观望半个月之久的紧张,也才能拿到G20峰会上进行讨论和跟进。

  在经过马拉松谈判之后,欧元区对3个核心问题都给出了基本的安排:私人投资者对希腊债务的减记比例为50%,欧洲银行在2012年6月30日前将核心资本金率提高到9%,杠杆化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使其借贷规模达到1万亿欧元。尽管具体执行情况也没有确定,但毕竟是给G20峰会提交了一份对欧洲危机的解决方式。

  然而,由于欧元区国家公共财政吃紧,扩容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目光因此更多地聚焦到新兴市场国家上。笔者认为此次达成一揽子协议不过是欧元区国家的一种抛砖引玉做法,就此可以在G20峰会上吸引新兴国家进入救助机制。他们希望新兴市场国家救助有两种思路:一是在EFSF机制下针对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需要,设计投资工具;另一种则是新兴国家帮助增加IMF资金池,再由IMF支持EFSF。因此,为了吸引更多国家来救助,在G20峰会之前即使经过多少困难也要达成这个救助协议。  (作者系日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研究员)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4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创业板两周年资本市场竞风流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基 金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综 合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行 情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