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02版:特刊-历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下一篇 4   2010年10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扬鞭立马 砥砺前行
——写在创业板开板一周年之际
胡 南
  ①
  ②
  ③
  ④

  ① 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在深圳举行隆重的上市仪式,中国创业板就此揭开序幕。

  ② 2009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与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为创业板开板。

  ③ 2009年12月19日,由证监会、深交所和证券时报社主办的创业板知识竞赛颁奖典礼在深圳举行。

  ④ 2010年7月23日,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组成的创业板C28俱乐部齐聚青岛,共同探讨管理经验。

证券时报记者 胡 南

  刚满周岁的创业板,一直以来都聚焦了太多关注的目光,这一切都源于她凝聚着资本市场同仁的智慧与汗水,承载着广大中小企业的梦想与希望,更肩负着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的责任和义务。

  短短一年时间,就对创业板做出评判可能为时尚早。然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尚处婴儿期的创业板市场,尽管还存在着一些瑕疵,但总体而言,她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展望未来,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创业板承载着更深远的历史使命。

  市场交易活跃运行总体平稳

  短短一年间,创业板已上市的公司就达到130家,已发行待上市7家,已过会待发行15家,截至2010年10月14日,证监会已受理创业板首发申报企业达360多家。相比之下,中小板六年多时间也才上市四百多家。

  回顾过往一年,创业板运行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交易活跃。自2009年10月30日至2010年10月22日,创业板累计成交12773.88亿元,平均日成交金额53.89亿元,日均换手率9.10%,同期深市主板、中小企业板日均换手率分别为2.20%、3.31%。二是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并且没有出现大的炒作。2010年6月1日,深交所推出创业板指数,截至10月22日,创业板指数累计上涨4.13%。三是投资者结构趋于合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取得实效。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比例大幅增加,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买入创业板股票成交比例由上市首日的2.83%增至9月底的6.49%,持有创业板流通股的比例由上市首日的0.02%增至20.92%。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创业板公司虽然个头小,但业绩却不俗。梳理创业板公司今年半年度业绩,发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特点:一是业绩增长具有持续性,2008年上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创业板公司半年度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16.64%,远高于深市主板、中小企业板相应的增长率4.64%、5.52%,从三个年度可比期间来看,创业板更是体现了其持续成长性;二是专注主营业务。创业板公司2010年上半年91.24%的利润总额来源于主营业务的贡献,收益来源相对稳定;三是盈利能力较强,创业板公司2010年上半年平均毛利率为35.94%,高于主板、中小企业板平均毛利率接近一倍,较高的毛利率水平体现了创业板公司高附加值的特点。

  推动自主创新战略作用明显

  创业板的推出可谓临危授命,当时正值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也正是因为如此,创业板推出后的巨大作用才得到各界的一致肯定,其中,创业板推动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作用尤为明显。

  事实上,创业板在推出后不久,就得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认同,他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创业板正式推出,为自主创新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

  的确,创业板推出后,在落实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方面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占比高达九成。截至2010年9月30日,创业板已上市的123家企业中共有116家上市公司是2008年重新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占创业板上市公司总数的94.30%;其次,上市为企业增加了研发投入,从58家公司去年年报的情况来看,研发支出金额总计8.23亿元,平均每家公司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6.6%,较2008年5.76%提高14.58%;第三,创业板吸纳了一批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公司。目前,54家创业板公司属于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公司数量的43.90%,其示范效应将对自主创新战略的落实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第四,创业板促进了创投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创业投资投资了85家,占比69%,主要投资于高科技企业。按照2010年9月30日收盘价计算,各类风险投资所投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所获得的平均投资回报率达到了11.36倍。创业板进一步拓宽了创投资金的退出渠道并加速风投资金的周转,加大了创业投资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创投产业链,并带动了大量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五是,创业板激发了全社会支持创业创新的热情。

  创新监管制度期待先试先行

  针对创业板特点,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创业板的持续监管工作。例如,注重预防,加大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培训力度,促使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管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明确自身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强化其规范运作意识;强化对募集资金,尤其是超募资金的监管,杜绝挪用、占用募集资金等违规行为的发生;以保荐机构监督为切入点,延长持续督导期,要求保荐机构对年报及中期报告进行跟踪并公开发表专项意见,强化了保荐机构的责任;进一步加大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力度,督促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等。

  在不断完善监管制度的同时,监管层还积极发挥公众监督作用,加强权力的外部制约。如强化预披露制度,重视信访(含媒体质疑等)核查等。

  事实证明,监管部门的努力没有白费。通过严格有效的监管,总体上创业板上市公司一年来运作比较规范,未出现重大违规事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责任意识和规范运作意识不断得到提高。

  但我们还应该看到,目前创业板市场制度建设还不完善,如创业板定价机制一直存在争议,备受瞩目的退市制度等迟迟未能出台等。

  综合而言,未来在以下几方面应积极寻求突破:一,在坚持市场化和反欺诈原则的前提下,发展中介组织,合理评价创业板股票的投资价值,以市场力量解决高市盈率问题;二,针对不少创业板企业直接融资后无法实现预期经营目标问题,着力强化创业板企业和保荐人等的信息披露义务和说明义务;三,尽快制定和完善创业板企业的退出机制;四,切实加强投资者教育和引导制度的建设。

  培育后备资源着眼快速发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不断完善各项制度的同时,积极培育后备资源同样重要。因为只有在源源不断地给创业板输送新鲜血液的基础上,辅以完善的监管制度,如初生婴儿般的创业板市场才能茁壮成长。 监管层在不同场合曾表示,目前创业板的市场规模还偏小,已上市公司总股本仅154亿股,下一步将大力推动创业板发展。

  由于看重上市公司对当地经济的巨大乘数效应,各地加快了上市资源培育工作。据介绍,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已成立专责上市工作的部门,逾100 个省级、地市级地方政府都出台了扶持、鼓励企业改制上市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政府从上至下的合力推动,加之创业板开板一年来的成功效应,为创业和创新营造了良好条件,极大地激发了本土企业和个人的创业热情,催生了一大批具有鲜明创新特色的中小企业,其中有不少企业都具备冲击创业板的潜力。比如创业板资源贡献大户北京、 广东等地,创业板上市后备资源丰富。据统计,广东拥有16个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8万个科技型中小企业,占全国的15%,其中符合创业板标准的企业逾千家。中小板资源大户浙江省提出了“3个10%”的上市目标:即首批创业板上市企业浙江占10%,报会企业占全国的10%,后备资源培育占全国的10%。

  即将开闸的新三板市场也积淀了大量的创业板存量上市资源,中国证券业协会9月1日表示,照中国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目前共有37家股份报价公司符合创业板上市财务要求。其中,13家股份报价公司就发行股票并申请在创业板上市事宜召开了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并通过了申请创业板上市的议案,8家公司的申请材料已获证监会正式受理。

  新兴事物的发展,总是遵循着这样的轨迹——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成功运行6年的中小板就是最好的参照,刚满周岁的创业板,就像新生的婴孩,努力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坦然面对成长过程中的非议和瑕疵,创业板必将大有可为。借用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的一句妙喻作为结尾:“有了孩子就不愁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