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03版:特刊-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下一篇 4   2010年10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怀纳新 企业成长的助推器
向 南
  Phototex/供图

证券时报记者 向 南

  编者按:一年来,创业板开怀纳新,迎来130名成员,众多细分行业冠军分享了职场资本市场的盛宴;一年来,作为中小企业成长的助推器,不少公司借助创业板这一舞台,实现并购扩张、做大做强;尽管市场对创业板高成长的拷问不断,但其为新兴产业和高科技小企业提供的支持,无疑将有助于我国经济方式的转变。

  开怀纳新

  一年来,创业板开怀纳新,众多细分行业冠军荣登创业版。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中很多都是所属行业中首次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如第一家影视娱乐行业上市公司华谊兄弟,第一家户外运动装备上市连锁企业探路者,第一家眼类治疗保健的连锁企业爱尔眼科等。

  创业板接纳新行业的势头一直在延续,包括以网络影视广告和版权销售为主业的乐视网、以煤矿安全监控设备为主业的尤洛卡、从事游艇制造的太阳鸟、信息数据收集的东方财富,以及饱受争议的公关公司蓝色光标均迈着轻盈的步伐踏上了创业板。即使是隶属于传统行业的创业板公司也往往因为拥有独特的“个性”而备受关注,如长城集团,从事传统陶瓷行业,但方向是艺术陶瓷,安诺其生产化工染料,但侧重于个性化服务客户。

  一年来,作为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器,创业板积极面向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及通信类高成长公司。太阳能领域的奥克股份、新大新材、向日葵和东方日升,风能发电领域的泰胜风能,节能新兴领域的乾照光电,以及国民技术、数字政通、易联众等高新技术企业均受惠于创业板提供的发展契机。

  并购练兵

  创业板是中小企业成长的助推器。过去一年来,不少创业板公司利用募集资金并购扩张,既节省了投建时间,又优化了资源配置。

  上市不久的阳谷华泰和向日葵均利用募集资金进行了扩张,乐普医疗、爱尔眼科等公司在过去一年里更是频频展开并购。据权威部门统计,过去一年,共有20多家创业板公司进行了行业并购,收购同行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涉及资金数十亿元,首批28家公司中就有10家进行和拟进行同行业并购,并购资金来源多为公司超募资金。

  和上述并购相比,有3家公司走得更为大胆,蓝色光标、万顺股份和立思辰曾在今年8、9月份提出进行重大资产重组。

  据悉,上述公司在创业板上市之后,具有资金优势,而且估值较高,在并购中处于优势地位,因而有并购冲动。创业板的资产重组之所以引人关注,是因为目前尚无退出机制,一些绩差股可能会因借壳而被恶炒。

  业绩疑云

  自创业板开板以来,市场对于一些公司的高成长性就没有停止过质疑。部分公司上市前业绩增长稳定,上市后业绩变脸,盈利能力迅速下降甚至出现亏损;部分公司盈利成色不足,政府补贴、税收优惠占据了其利润的相当部分,都为市场的质疑提供了依据。

  一些创业板公司表现不令人满意,是有其客观原因的:

  首先,创业板公司处于成长阶段,业绩不稳定、高成长性是这些企业的特点,对新技术、新模式尚处在探索之中,面临一定的经营风险,这也是创业板定位特征。更深层的原因是,创业板基础并不雄厚,中国尚是制造大国,企业主要依靠成本优势打开市场,高技术含量、创新型企业是稀缺产品,整体上实力偏弱。

  另外,这些创业板公司虽然在某个细分领域是龙头,但多是中小型企业,抗风险能力弱,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较差,一些公司过分依赖大客户,业绩波动比较大。

  虽然就上市的130家公司来看,多数企业属制造业,其技术实力有待市场检验。但毋庸置疑的是,创业板对高科技、高成长新兴企业的支持,将有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