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6年7月1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小而美”公募基金不应该是个梦

2016-06-27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无论中小基金公司怎么“打鸡血”,一个残酷的现实是,目前大型公募和小型公募,生存质量有天壤之别。人员待遇方面,大型公募普通行业研究员的收入可能远高于小公司投资总监年薪;研究支持方面,大券商、知名分析师争着服务大型基金公司,而小型基金对某个上市公司感兴趣,可能也很难通过响应的券商约到调研对象。而大型公募的股权,因为是现金“金牛”,很少有人转让,相反,小型公募基金近今年股权转让频繁,不排除一些股东不满意持续投入却未见回报的现实而谋求退出。

  为什么基金界很难诞生“小而美”的公司?为什么优秀投资人才仅把小基金公司视为跳板而不能“从一而终”?

  最核心的问题是,无论大小公募基金,目前的盈利基本上都靠管理费,只有将管理规模滚雪球越做越大,才有可能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

  大型公募基金已经在过往几次牛市积累了大量的客户,有这部分老基金作为“底仓”,他们的收入在牛市里非常可观,在熊市里也能保底。而小基金公司则不一样,银行等渠道普遍对他们不感冒,而中国基金的发行又十分倚重银行渠道,因此,即便是牛市,小基金公司也很难获得基民的资金认购,更不要说熊市里的持续营销了。自古华山一条路,这样的盈利模式之战,只能让大小型基金的差距越拉越大,小意味着资源不足,意味着越来越难、越来越穷。

  不过,也有一些公司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下实现逆袭。如天弘基金,凭借与阿里联手,做大余额宝的资源,一下把自己带到公募“一哥”宝座;再如财通基金,借着近年来定向增发火热的春风,走基金专户的滚动发展之路,收益颇丰。他们的方法不再走已有的公募规模化发展的道路,是另辟蹊径,从某个爆款产品做起,实现弯道超车。

  对于目前的一众小型基金公司来说,道路比政策重要,因为激励政策再好,没有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规模一直上不去,给予团队的承诺始终是难以充饥的大饼,推行员工持股又如何?蛋糕做不大,每个人能分到的也是极少。

  近年来涌现的诸多基金公司,人事动荡、股东更迭或许将是常态,直到它们找到合适自己的发展道路。一旦找对道路,“小而美”才不是一个梦。

  

  (本版未署名文章均转载自今日出版的《中国基金报》)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2版)
   第A002版:综 合
   第A003版:专 栏
   第A004版:银 行
   第A005版:公 司
   第A006版:公 司
   第A007版:市 场
   第A008版:机 构
   第A009版:财务造假案例解析
   第A010版:基 金
   第A011版:基 金
   第A012版:数 据
   第A013版:数 据
   第A014版:信息披露
   第A015版:信息披露
   第A017版:信息披露
   第A018版:信息披露
   第A019版:信息披露
   第A020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第B029版:信息披露
   第B030版:信息披露
   第B031版:信息披露
   第B032版:信息披露
小公募基金面临艰难时世 惟愿“活到下一轮牛市”
小公募人才荒加剧 近两周3位投研总监离职
鼎泰新材股价连涨华宝兴业基金收获颇丰
民生加银携刷刷手环跨界合作推钱包理财
“小而美”公募基金不应该是个梦
中小基金公司极力拓展渠道传统大行地方城商行两手抓

2016-06-27

基 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