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6年7月1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用好期货这个风险管理“工具箱”

2016-06-27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陈冬生

  证券时报记者 陈冬生

  

  近年来,在全球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许多大宗商品价格单边大幅下跌,导致许多相关产业在盈亏平衡线附近艰难挣扎,甚至亏损不只是天然橡胶一个产业链遇到的问题。

  在国内去产能和供给侧改革的情况下,传统企业如何利用好期货这一风险管理“工具箱”,是摆在很多传统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

  期货服务现货常见方式是价格发现与风险管理。就价格发现功能而言,期货交易的透明度高、流动性强、市场供求集中。在风险管理方面,传统企业通过套期保值,将现货价格波动风险通过期货市场转移出去,从而实现原料成本、库存和产品的价格锁定。在经营环境不佳的背景下,这对锁定企业经营利润显得尤为重要。

  伴随着期货市场的创新,部分传统企业通过利用期货和现货市场的优势,已经实现了一些商业模式的创新,具体包括:大宗商品以期货为基准价,加减升贴水定价,打通上游到下游贸易链;仓单融资、货单融资等融资模式的创新;掉期、场外期权、大宗商品的中远期合约等新的风险管理工具。

  由于这些创新工具的运用,一些传统企业运营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开始向价格管理、风险管理转型,有的企业向大宗商品的交易商转型,有的向产业基金运营商转型,有的向资产管理商转型。转型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好衍生品工具。

  传统企业管理者在从事的领域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但在金融市场,尤其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对他们存在天然的壁垒。一些传统企业存在盲目套保的情况,套保变成投机导致了风险放大,这也引发了金融衍生品市场到底是“奢侈品”还是“必需品”的讨论。

  如何更好发挥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尤其期货公司需要适应市场需求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服务和服务产业客户的实力,真正成为风险管理的顾问、专家。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2版)
   第A002版:综 合
   第A003版:专 栏
   第A004版:银 行
   第A005版:公 司
   第A006版:公 司
   第A007版:市 场
   第A008版:机 构
   第A009版:财务造假案例解析
   第A010版:基 金
   第A011版:基 金
   第A012版:数 据
   第A013版:数 据
   第A014版:信息披露
   第A015版:信息披露
   第A017版:信息披露
   第A018版:信息披露
   第A019版:信息披露
   第A020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信息披露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第B029版:信息披露
   第B030版:信息披露
   第B031版:信息披露
   第B032版:信息披露
天然橡胶“弃割”加剧 期现结合破解产业困局
用好期货这个风险管理“工具箱”
中国平安:对汽车之家长期战略投资
海通证券与华沙证券交易所开展合作
保护投资者权益我们与你在一起

2016-06-27

机 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