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借鉴硅谷经验 打造创新产业链 2014-06-23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阮润生
见习记者 阮润生 深圳近期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美国硅谷作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创新区域,近半个世纪以来通过打造创新型产业链,推动了从半导体到移动互联网阶段的产业发展,为深圳创新示范区的建设规划和产业升级提供借鉴。 “硅谷发展历经多次沉浮,但总都能 ‘凤凰涅槃’,这些都离不开完备的创新型产业链。” 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产业链中,发达的风险投资推动了科技创新和转化效率。” 硅谷拥有世界上历史最长、功能最完善的风险资本产业。科技部科技经费监管中心副主任房汉廷称,创新型孵化器作为风险投资的前端,吸引和收储专利,为创业者提供商业和服务创新模式,也能够为天使投资人以及战略投资者提供投资项目,有效促进了创新技术的市场化转换。 “美国硅谷的成功离不开纳斯达克,通过双边做市商交易制度,为不被投资者熟悉的创新型公司提供估值定价以及融资平台,而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的功能还局限于融资平台,多层次资本市场有待完善。”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新三板专家程晓明表示。 “整体而言,深圳在创新型产业链国际化和专业化程度上还与硅谷有差距。” 深圳龙新国际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屈立军认为:“硅谷技术评估、技术转化、风险投资都有很专业的分工,而深圳相对比较松散,另外政府服务效率还需提升,加快从管理者向服务型角色转变,多建立一些公益性服务平台。” 他透露,一些投资项目由于等待政府审批而错失了最佳投资时机。 除了创业产业链和政府效率因素外,整体的创新生态基础还在于人才引进和培养。郭万达表示,深圳和硅谷都有较高的移民人口比例和鼓励创新的文化,但不同的是,深圳90%创新由企业研发人员以及华为、中兴通讯等龙头企业推动,本地大学科研单位的研发创新实力明显落后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等教育科研机构。有学者表示,深圳的技术创新能力强,但是知识创新体系比较薄弱,不利于企业获取知识支撑。 郭万达说:“之前深圳凭借开放政策和经济发展前景,吸引了人才 ‘孔雀东南飞’,现在这方面优势逐渐被赶超,这就需要深圳加强教育和科研单位投入,培育本地人才,打造创新生态。” 本版导读:
发表评论:财苑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