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吴晓灵:打破刚性兑付让资金流向实体 2014-06-23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卢青
证券时报记者 卢青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2014金家岭财富论坛”上指出,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个比较令人担忧的问题就是金融热、产业冷,这对于中国未来财富的增长积累和发展是不利的。她认为,财富管理一定要尽量缩短融资链、运作链,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来服务于实体经济。 吴晓灵指出,刚性兑付抬高了中国的无风险收益率,减少了实业发展的资金可获得性。目前,我国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是资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对象,但企业融资又很难。这一矛盾很大的原因在于资金价格扭曲,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金融市场当中的一种或明或暗的刚性兑付,使得一些领域能够高价吸收资金。 她认为,在无风险的高回报之下,使得那些有风险的但是盈利能力不高的产业难以获得资金。金融机构在投放资金时,对政府隐含担保的期待,使得资金配置倾向于有政府背景的融资主体,另外,对担保的依赖忽视了对企业现金流的分析,促进了信贷的盲目扩张,经济下行期会对企业形成加倍的打击。现在经济下行,个别地区的企业连环担保,最后造成资金链断裂和资金危机。 吴晓灵认为,只有让风险暴露,才能降低无风险收益率水平,能够让资金流向希望流向的地方。她还指出,由于社会上的这种无风险收益率的提高,甚至逼迫政府债券利率也不得不提高成本,这对于实体经济和政府的运作来说都不是有利的。她建议,金融机构的分析人员能够踏踏实实来分析一个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产品市场前景、未来的现金流,给那些合法守规经营的企业以融资的便利,帮助企业成长。 同时,吴晓灵在会上还指出,金融产品存款化是财富管理理念的障碍,也是中国金融结构调整的最大障碍,此外,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中的资金管理最大缺陷是没有让投资人接受风险自担的理念。她表示,法律关系不清、销售中的误导、维护信誉的需要使许多财富资金管理呈现刚性兑付,转化为一种类存款产品。同时,结构性资金管理产品风险提示不够,当出现黑天鹅事件时,会转化为管理人的直接风险,对结构性产品中的后偿资金也应有风险资本的要求。 她强调,资金管理是直接融资,是金融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但存款化的倾向只会积累金融的风险,提高市场利率水平。 本版导读:
发表评论:财苑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