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5年11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金融监管改革 以央行为主的可能性较大

2015-11-17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贺军

  中央在对“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改革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建议提出,“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标准的监管规则,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完善国有金融资本和外汇储备管理制度,建立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有效运用和发展金融风险管理工具。”

  在建议中,中央只提出了金融监管要改革,但如何改革并没有定论。可以肯定的是,金融混业监管改革是确定的大方向。目前中国实行金融分业监管,通俗地说就是“谁的孩子谁抱”。但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的力度不断加大,国内金融机构跨行业、金融产品跨领域、金融业务跨市场的现象越来越多,再加上互联网金融跨越多个平台,地方金融跨多个区域以及金融市场走向国外,都对分业监管体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金融机构综合经营削弱了现行分业监管的基础。近年来频繁暴露的局部风险,特别是刚刚经历的股市大波动表明,现行分业监管的体制框架已经不适应国内金融业发展的需要。“谁的孩子谁抱”变成了“有的孩子抢着抱”(争权争利,重复监管),“有的孩子没人抱”(监管空缺,互相推诿)。这种背景下,面向混业的综合监管就成为改革的方向。刚刚履新央行副行长的陈雨露曾撰文称,推行“全口径监管”势在必行,在新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下,必须对监管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建立起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

  如果分业监管转向混业监管,将涉及监管权力的调整以及由谁来牵头的问题,这在中国的体制改革中向来是敏感的问题。从目前的信息研究来判断,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协调的呼声较高。

  原社科院副院长李扬日前在一个论坛中表示,英国的金融监管模式比较适合中国,也就是由中央银行发挥在金融监管协调中的主导作用。以央行为主导有如下三个原因:第一,中央银行在信息上最有优势;第二,中央银行有处置的手段,因为它是最后贷款人;第三,中央银行在组织上和人事上最成熟。由于这样一些原因,协调的责任落在中央银行为好。在这种监管体制下,中央银行的监管权力要统领其他“三会”的监管权力。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应该从更高的层面来设立一个超级金融监管机构。这种改革分为三步走:第一步,短期内充分发挥金融监管协调部级联席会议的作用。第二步,在适当的时候,由国务院总理或者是主管金融的副总理来担任部级联席会的主席,将成员单位同时扩大到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进一步提高协调的层次,明确各监管的职责来强化统筹监管。第三步,待条件成熟后,考虑把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合并为统一的综合监管机构,设立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或者是隶属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实现金融业的统一综合监管。

  改革分业监管体制,重构以金融混业监管为目标的综合监管体制已经是大势所趋。其中,央行将很有可能在新的监管体制中发挥主导作用。至于超级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建立和职能确立,将是下一步的事。

  (作者为安邦咨询高级研究员)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92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沪港通一周年盘点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公 司
   第A008版:公 司
   第A009版:市 场
   第A010版:基 金
   第A011版:数 据
   第A012版:广 告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数 据
   第B003版:行 情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第B029版:信息披露
   第B030版:信息披露
   第B031版:信息披露
   第B032版:信息披露
   第B033版:信息披露
   第B034版:信息披露
   第B035版:信息披露
   第B036版:信息披露
   第B037版:信息披露
   第B038版:信息披露
   第B039版:信息披露
   第B040版:信息披露
   第B041版:信息披露
   第B042版:信息披露
   第B043版:信息披露
   第B044版:信息披露
   第B045版:信息披露
   第B046版:信息披露
   第B047版:信息披露
   第B048版:信息披露
   第B049版:信息披露
   第B050版:信息披露
   第B051版:信息披露
   第B052版:信息披露
   第B053版:信息披露
   第B054版:信息披露
   第B055版:信息披露
   第B056版:信息披露
   第B057版:信息披露
   第B058版:信息披露
   第B059版:信息披露
   第B060版:信息披露
   第B061版:信息披露
   第B062版:信息披露
   第B063版:信息披露
   第B064版:信息披露
   第B065版:信息披露
   第B066版:信息披露
   第B067版:信息披露
   第B068版:信息披露
   第B069版:信息披露
   第B070版:信息披露
   第B071版:信息披露
   第B072版:信息披露
   第B073版:信息披露
   第B074版:信息披露
   第B075版:信息披露
   第B076版:信息披露
   第B077版:信息披露
   第B078版:信息披露
   第B079版:信息披露
   第B080版:信息披露
打破政企不分 清除僵尸企业
金融监管改革 以央行为主的可能性较大
快递行业规范管理提速
全球经济治理 渴盼中国强力参与
从供需两侧入手化解住宅高库存

2015-11-17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