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5年11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全球经济治理 渴盼中国强力参与

2015-11-17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王勇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完土耳其安塔利亚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次峰会后,紧接着就将赴菲律宾马尼拉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可以说,这两个会议是当今全球经济治理领域最重要的机制和平台。上月下旬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当今的中国,是时候以自身的国际影响力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中了。而这两个会议,为中国提供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绝好机会和绝佳平台。

  全球经济治理是指国际社会各行为主体通过协调、合作以及达成共识等方式参与全球经济相关公共事务的管理,以建立或维持一个理想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过程。这一治理议题同样非常广泛,而且随着年代的推移,议题也会随之改变。但无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题如何变化,其核心总离不开共同应对与解决世界各国所共同面对的经济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已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以及未来,因而居于更重要的地位。比如20世纪90年代全球经济治理的主题是经济全球化及其合作;进入新世纪以后的前10年,全球经济治理的主题主要围绕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至2009年,全球经济治理的主题集中到了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上。而目前,由于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经济复苏存在不稳定性,又不得不使全球经济治理的主题集中在确保世界经济可持续、平衡增长方面。

  传统上,全球经济治理框架是以美国为主导,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以及世贸组织为支柱,以八国集团会议(G8)为协调平台。进入G20后的这些年,尤其是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世人对以往全球经济治理框架的弊端有了痛彻心扉的感受。世人明白,这个治理框架所指出的全球经济运行方向存在明显的缺陷。新兴市场经济体在该框架中处于“被西方治理”的地位,只能被动接受西方确立的价值观、经济交易规则以及被迫服从西方制定的所谓全球经济治理框架,一旦危机到来,新兴市场经济体往往受到更大冲击。尤其是近几年,欧美发达经济体饱受主权债务危机折磨,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欧美债务困局,事关全球经济能否度过“新危险期”。政策环境的变化,政策实施的更高成本,更加凸显强化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性。

  如今,金融危机已过去七年,全球经济治理总体上是有进有退,但是退大于进。这个“退”其一是体现在全球经济艰难恢复,但经济治理强调政策、行为多元化。随着美国、欧盟逐渐摆脱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困扰,新兴大国与发达国家在全球治理领域的较量激烈,矛盾上升,使“共治”前景暗淡,碎片化式的“分治”明显,主要经济体几乎都在经营本地区或跨地区的大大小小自贸区等经贸组织“集团化”进程中。其二是体现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停滞不前,特别是正在向旧的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回归,做出这个判断的标志就是美国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方案的态度消极和行动迟缓,令各国感觉束手无策。今年10月9日至11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上,IMF的份额改革也是与会代表普遍关注的问题。与会专家及官员普遍认为,中国本应从2010年起在IMF发挥更大的作用,但美国国会一直未批准改革方案,导致增加发展中国家话语权迟迟未果。IMF在随后发布的公报中指出,我们对2010年IMF份额和治理改革的一再延迟深感失望,并继续敦促美国尽快批准2010年改革方案。世界银行也在其发布的公报中强调,将进一步改善成员国在治理机构中的代表性。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理应以实际行动做全球经济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强力支持者,国际社会也渴盼中国能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正如上个月中旬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集体学习时强调的那样,要审时度势,努力抓住机遇,妥善应对挑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这就意味着未来中国将顺应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凭借自身的国际影响力,更加积极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中。

  其次,要推动变革全球经济治理体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切实反映国际格局的变化,特别是要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

  再次,在全球经济治理中中国要起到积极的表率作用。这次G20领导人第十次会议期间,习主席出席了峰会全部正式活动,并在出席第一阶段会议发表的重要讲话中系统、深入阐述对世界经济形势的看法和主张,强调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还结合“十三五”规划建议,介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政策举措。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其间,习近平主席也将出席会议相关的系列活动,并将系统阐述中国关于亚太区域合作的政策理念主张,阐释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举措,介绍“一带一路”建设的新进展及其为亚太和全球带来的新机遇,阐述中国对亚太和全球经济发展看法等,充分展示中国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方面的积极态度和行动。

  更重要的是,早日使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计价货币篮子。如今,距离11月底IMF讨论将人民币纳入SDR篮子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全球各国都在翘首以盼。日前,IMF总裁拉加德已发表声明称支持将人民币纳入SDR建议。毋庸置疑,人民币“入篮”有助于增加SDR货币篮子的稳定性,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中国和世界都是双赢的结果。希望各方支持人民币“入篮”,从而为全球经济治理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

发表评论:

财苑热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92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沪港通一周年盘点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公 司
   第A008版:公 司
   第A009版:市 场
   第A010版:基 金
   第A011版:数 据
   第A012版:广 告
   第B001版:B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B002版:数 据
   第B003版:行 情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B013版:信息披露
   第B014版:信息披露
   第B015版:信息披露
   第B016版:信息披露
   第B017版:信息披露
   第B018版:信息披露
   第B019版:信息披露
   第B020版:信息披露
   第B021版:信息披露
   第B022版:信息披露
   第B023版:信息披露
   第B024版:信息披露
   第B025版:信息披露
   第B026版:信息披露
   第B027版:信息披露
   第B028版:信息披露
   第B029版:信息披露
   第B030版:信息披露
   第B031版:信息披露
   第B032版:信息披露
   第B033版:信息披露
   第B034版:信息披露
   第B035版:信息披露
   第B036版:信息披露
   第B037版:信息披露
   第B038版:信息披露
   第B039版:信息披露
   第B040版:信息披露
   第B041版:信息披露
   第B042版:信息披露
   第B043版:信息披露
   第B044版:信息披露
   第B045版:信息披露
   第B046版:信息披露
   第B047版:信息披露
   第B048版:信息披露
   第B049版:信息披露
   第B050版:信息披露
   第B051版:信息披露
   第B052版:信息披露
   第B053版:信息披露
   第B054版:信息披露
   第B055版:信息披露
   第B056版:信息披露
   第B057版:信息披露
   第B058版:信息披露
   第B059版:信息披露
   第B060版:信息披露
   第B061版:信息披露
   第B062版:信息披露
   第B063版:信息披露
   第B064版:信息披露
   第B065版:信息披露
   第B066版:信息披露
   第B067版:信息披露
   第B068版:信息披露
   第B069版:信息披露
   第B070版:信息披露
   第B071版:信息披露
   第B072版:信息披露
   第B073版:信息披露
   第B074版:信息披露
   第B075版:信息披露
   第B076版:信息披露
   第B077版:信息披露
   第B078版:信息披露
   第B079版:信息披露
   第B080版:信息披露
打破政企不分 清除僵尸企业
金融监管改革 以央行为主的可能性较大
快递行业规范管理提速
全球经济治理 渴盼中国强力参与
从供需两侧入手化解住宅高库存

2015-11-17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