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7月5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一对多业绩下滑 持有人讨说法

2011-07-05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方 丽

  证券时报记者 方丽

  受今年A股市场震荡影响,一对多业绩跳水让持有人倍感失望,甚至有不少一对多持有人前往相关基金公司讨说法。

  据持有人提供数据显示,虽然近期市场出现反弹,但是不少一对多依然在面值之下,甚至有相当数量的一对多还在“8毛”区间内。截至7月1日,在可比的26只一对多中,单位净值在1元面值之下的有15只,占比超过半数,还有两只产品的净值低于0.9元。而且,今年以来处于正收益的产品仅4只,业绩最好的涨幅超过3%,还有多只一对多产品跌幅超过10%。

  一对多业绩下滑引发了持有人的强烈不满,不少持有人找基金公司客服投诉,“今年以来沪深300跌幅不过3%左右,可我的一对多跌幅超过了10%,简直不知道基金经理怎么操作的。”

  “我已经打电话投诉,并强烈要求公司更换投资经理。”一位持有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一对多的客户,还呼吁认识的持有人都去电话反映,要求基金公司给说法。

  另一位专户持有人也告诉记者,自己实在忍无可忍,退出了沪上某大型基金公司的一对多产品,“我持有的一对多,一年来就从没有赚过钱,还亏了将近10%。”

  而且,今年出现投资经理频频跳槽的现象,也让持有人不满。“广发基金封树标走了,据说华夏基金也有投资经理跳槽了,还有不少基金公司一对多的投资经理一换再换,着实令人无奈。”前述客户表示。

  而证券时报记者发现,令多位持有人不满的是,以灵活著称的一对多在震荡市连连失手,连公募基金都难以跑赢。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和公募基金相比,虽然一对多在产品设计上力求灵活,但在操作中因为渠道与客户多重监督方的投资意见,真正能在看空市场时全然空仓也很难。更关键的是,目前很多一对多投资经理都是从公募转岗而来,本身就没有太多绝对收益的概念,在这方面经验欠缺,无法将灵活仓位运用自如。

  此外,还有人士认为,品牌塑造带来的压力大也是导致一对多跑不赢公募的原因。对于基金公司而言,目前专户一对多的业绩尤为重要,因为表现关系到随后一系列产品的发行,因此专户投资经理压力非常大,也是一对多今年业绩出现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2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信息披露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基 金
   第A007版:环 球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A009版:信息披露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综 合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C009版:数 据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