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算法经济 鼓励投机不是改革方向 2013-08-21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李斌
继放行国债期货之后,监管部门近期表示,正在研究恢复股票交易的T+0制度以及开设个股期权交易。据媒体报道,推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也在研究之中。这反映出目前出现了一种系统性的政策取向,就是要重新鼓励金融投机活动。笔者认为,在目前经济形势之下,这个取向是不正确的。既然这些举措的可行性只是在研究之中,那么我们也就抓紧时间来“建言献策”吧。 重新鼓励投机活动的意图之一,似乎是监管部门认为目前股价偏低,并且担心其会进一步下滑,因此认为有必要“刺激刺激”。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当前的市况。8月15日,上交所平均市盈率为10.71倍,深市主板为19.22倍,深市平均为26.12倍。同日,香港联交所主板为10.56倍,美国标普500指数为18.94倍。境内外相比较,A股市场的估值并不低于境外市场。上海与香港市盈率较低的原因,都在于国企大盘股。市场对国企估值低,是对国企治理不断退化所投出的反对票。如果除去这个特殊因素,则目前中美股票的估值大体相当。更需要考虑到,标普500指数发布150年以来,其市盈率大多数时候都位于15倍附近,只有很少的时间位于20倍以上。因为美联储实行超级宽松政策,美国股市目前接近于高估值区,这才导致它追上了中国股市的估值水平,而我们却把当前的水平定义为低估值区,这种看法适当吗?至于股票的换手率,由于流通股的急剧扩张,A股的换手率近年来已经大幅度下降,但目前仍约为发达市场的两倍左右。也就是说,A股的交投仍然是很活跃的,并不需要进行刺激。 令人不解的是,管理层不顾以上的简单事实,长期地、不遗余力地要把我国的股价维持在高位,真不知道有什么正当的理由?说是要保护投资者利益,高股价所损害的不正是投资者的利益吗?说是鼓励价值投资、长期持股,T+0与股票期权不正是在人为地刺激交易量并鼓励短期炒作吗?既然股价低,企业为什么还争先恐后地申请上市呢?这不正是对“股价低”这一判断的无情嘲笑吗?股价这么“低”,企业上市都如此踊跃;股价炒高以后,IPO的压力岂不是更大? 让我们再设想一种理由:鉴于股票发行注册制也正在官方的研究之中,因此可以推测,这些举措也许是用于为注册制的推出进行“配套”的。果真如此,那么笔者要说的是,监管部门不仅多虑了,而且正好把事情弄反了。注册制不是消灭市场活力的,它恰恰是归还市场自由并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举措。目前的审批制实际上在以国家的信誉为股票发行提供背书,以致股价虚高。只要这种背书取消了,届时,任何股票的质量都将会处于受怀疑的地位。市场经过一番博弈与自我调整之后,实际能够发行出去的股票数量,必然不会很多,必然只有少数真正质地优良的企业,才能发行股票。上市公司的质量提高了,估值基准下降了,这就是非常良性的调整过程。所以,注册制绝不可怕,它是投资者的福音,也是股票市场走向真正繁荣的起点。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使命的监管机关,请擦亮眼睛,明辨是非,不要屈服于投机者的恫吓,也不要再舍本逐末,“曲线救国”,还是抓紧时间让注册制尽快地到来吧。 目前要警惕的是有人借题发挥,借力打力,注册制还没有搞,注册制的效果也还不确定,却先让刺激政策先行,那些掌握内幕政策消息的人,先来炒作一番,捞上一票。这样的教训已经太多。一波炒作过后,留下一个烂摊子。金融原本是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结果变成了国民经济为金融服务。真正要办的正事儿,最终再次被拖延。退一步讲,注册制推出之后,假若市场还不够活跃,届时再搞诸如T+0、个股期权交易等“与国际接轨”的事自然不迟。还是那句话,改革的次序要正确。既然有“超阶段行事”的闲情逸致,就更应有首先把基础打好的积极性。一面管制市场,一面大搞衍生品,这只会给权力的变现提供快速通道。 鼓励投机的政策方向,反映了目前经济改革领域顶层思维的混乱状况,以致病急乱投医。笔者再次强调,中国经济与中国经济改革的头等大事,是土地与房产。截至目前所推出的各项政策,都试图绕开这个中心问题。房地产改革迟延一天,泡沫就对经济多伤害一天,泡沫的毒疮也就长大一寸。不要以为,毒疮的尺寸有个最大值,到了这一点也就不再扩大。毒疮将会一轮又一轮地深化,它对经济、政治、社会与心理的影响是无穷无尽的,全社会终将因此而付出巨大代价。现行的土地政策是反智的,很荒唐,务必要从根本上予以废除和重建。对此,无论政策界还是学术界,认识得都还不够清楚,不够充分(诸如搞“土地当量交易”的建议,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任何回避土地问题的改革方案,都将是不得要领的,最终也只能在不得人心中走向失败。 金融改革只能从属于土地改革,要为土地改革让路,并为土地改革保驾护航。在土地改革落地以前,除了股票发行注册制等十分良性而紧迫的改革举措之外,金融领域可以暂时消停。折腾多了,必然横生枝节,干扰主题,使整个局面变得不可知不可控。鼓励投机的政策像是在试图给经济加装“危机放大器”,这是在绝中国经济的后路。 最后再来说说“信贷资产证券化”。它的鼓吹者说,有了这个工具,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就不成为问题了,银行也就不需要不断地进行股本融资了。我想了半天,怎么也想不明白。我认为,这样的观点实际上是在公然哄骗社会大众。“信贷资产证券化”意在倒腾银行贷款,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最后闹到真正对贷款负有责任的人脱逃罪责,闹到大部分人都不明白所以,以便让骗子们钻空子,让有权对资产交易点头的人暗地里收取不法利益。美国次贷危机与“证券化”直接有关。华尔街玩弄金融,不仅自取其祸,也让美国经济多次罹难。试问,如果没有来自金融领域的灾祸,美国经济哪里还会有什么其他大的祸端呢?因此,笔者想大声疾呼,如果真的认为中国经济是“新兴加转轨”的话,那现在就让“信贷资产证券化”见鬼去!假如存款的流失减弱了银行的放贷能力,那就让银行的信贷部门放假休息!贷款转让业务实际上已经在我国存在多年了,证券市场也就不必再对其“拔苗助长”、火上浇油了。 “信贷资产证券化”另一个理据在于对过高M2的治理(所谓的“盘活存量”)。对此,笔者再次重申:要治理的是通货膨胀,而不是M2,M2本身无需专门予以治理。把M2作为一个“问题”来治理,就好比不允许长相不好的人上街。真正急需盘活的存量是房屋和土地,而不是货币。请不要再张冠李戴、避重就轻了,行吗? 本版导读:
发表评论:财苑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