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一股难求 打新乌龙频现 2014-06-24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杨庆婉
证券时报记者 杨庆婉 这一轮新股申购上演的乌龙戏不少。上周有机构因打新套现险些“砸盘”,也有的因缺钱而放弃申购。但令人不解的是,一些已缴纳了申购款的投资者,因未能及时参与网下申购,最终也功亏一篑。 新股申购频现乌龙 上周,几只新股集中申购,按新规网下投资者需全额缴纳申购款,一些买方机构因缺少闲置资金而不得不抛售股票,也由此引来恐慌情绪。 对于券商资管而言,集合理财产品规模太小也不适合打新。上海一家券商资管产品部总经理告诉记者,资管产品规模至少要几千万元规模,才能保证2000万元市值及2000万元资金进行打新,申购新股对净值的波动影响也会比较大。 目前,除了部分券商已成立资管子公司,其他券商的自营和资管部门轮流为打新定价已成主流,而自营参与资金量更高。 其中,联明股份就受到了券商自营资金的追捧,单是提交了有效报价的就有齐鲁、国泰君安、东北、国信、海通、安信、东吴、国都、广发证券等十几家券商,以申购数量1200万股,发行价9.93元估算,每家券商都投入了过亿资金申购。但报价在有效范围内的机构最终仍有不少没有获得配售,原因要么是“缺钱”,要么就是“钱太多”。 以联明股份为例,机构打新资金不足而未缴纳申购款的有2家,而包括齐鲁证券自营在内的8家配售对象既未参与网下申购也未缴纳申购款,足见打新资金的紧张程度。 也有些不缺钱的机构,比如,光大证券5只资管产品均已缴纳了申购款,但未及时参与网下申购而功亏一篑。无独有偶,东方自营、民生人寿、昆仑健康保险等5家配售对象在申购依顿电子时,也出现缴款而未申购的情况。 一位投行资本市场部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上述投资者在入围有效报价之后,未按照新规到交易所电子平台操作确认,故而资金白白冻结,实则没有成功申购,纯属乌龙。 次新股机会呈现 上述上海券商资管产品部总经理表示:“次新股也蕴藏着机会,对新股的研究还会继续发挥作用。”年初发行的一批新股中签率也很低,当时他所管理的产品虽未中签,但因对某只新股估值充分,次新股价格仍在最初的报价范围内,他买入次新股后所赚颇丰。 本版导读:
发表评论:财苑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