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朱 凯
本报讯 岁暮年初,新债发行稀少与市场资金面宽裕并存,加之政策面处于真空,昨日银行间债券市场短期限品种交投陡然活跃。多位债券交易员表示,新年来临,各机构配置额度有释放需求,元旦至春节尚有1个多月时间,金融机构保留有较高资金储备,短端品种的参与热情高涨在常理之中。
愿意配置短期品种
按照往年惯例,年底是债券发行较为密集的时期,而年初至春节之前的月份通常较为清淡。据财政部昨日公布的2010年国债发行计划,本年第一季度将招标发行共计七期记账式国债,其中距今期限最近的是1月27日发行的2年期记账式国债。某大行债券交易员表示,目前属于“真空期”,资金充裕而缺少新债“下锅”,同时未来经济大环境、政策面等尚有难以判断之处,出于资金安全性考量,市场几乎趋同于配置短期限品种。
同时,一些基金机构交易员也向记者表示,目前愿意买入高票息品种进行配置,如10月以上短期融资券、1.5年以内中票等。Wind数据显示,昨日剩余期限少于4年的农发行金融债“08农发17”成交居首,对应收益率为3.0094%。上述交易员告诉记者,昨日上午6年左右品种成交较活跃,比如“08进出09”和“08农发19”双边3.76%左右卖盘被点;而到下午,2年以内期限品种受到更多青睐。
至于市场关注度较高的几个影响未来判断的因素,如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通胀预期等,多数交易员认为前两者基本上不会出现大的意外,其影响大多已得到消化;只要不出现恶性通胀,市场对未来的预期仍然较为中性。对此,南京银行的研究报告认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为CPI反弹提供了合适的土壤,从滞后6个月的M1、M2与CPI关系来看,12月CPI同比已经转正,而M1、M2均在历史高位运行,货币高速增长为今年通胀提供了空间。M1-M2剪刀差继续扩大,预示着通胀预期短期内难以消退。
央行一季度对冲压力巨大
央行昨日在公开市场发行了2010年第一期央票,本期120亿元1年期央票最终收益率落在1.7605%,连续第19周维持在这一水平上。而同时进行的正回购操作数量扩大至750亿元,收益率亦继续持稳于1.18%。正回购数量的增大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今年第一季度公开市场到期资金超过1.8万亿,如果依然倚重于短期的3个月央票回笼流动性,将加大年内的对冲压力。中信证券认为,1年期央票发行规模仍旧维持在低位,所以利率也继续持稳。而到了1月中旬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由之前不足1000亿,迅速放大至1800-2000亿。央行为了顺利对冲,势必加大长期限品种的发行规模,届时1年期央票的利率将承受较大的上行压力。同时,该期限央票一二级市场利差倒挂目前已经达到27个基点,中信证券认为这将抑制机构在一级市场买入短融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市场也需考虑一季度银行信贷情况。对此南京银行认为,央行在一季度的对冲压力十分巨大。上述研究报告称,从公开市场到期量来看,一季度面临很大的回笼压力,仅考虑对冲到期规模,单月的资金回笼规模都在5000亿以上,也就是单周必须回笼千亿以上。如果需要公开市场操作承担起抑制银行一季度放贷冲动的职能,央行回笼资金的压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