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3版:评 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2010年11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强救”爱尔兰凸显欧盟两难困境
陈 正

  爱尔兰的主权债务危机在11月中旬又接近于爆发了。该危机实际上早已显现,但是在2010年上半年被希腊危机所掩盖。希腊危机上半年显示了强大的冲击力,最终导致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出台7500亿欧元的一揽子救援计划才暂时平息。如今爱尔兰的局势又有点风雨欲来之势,甚至有人把爱尔兰看做是“希腊第二”。

  其实,目前爱尔兰的情况比当时希腊问题还要严重些。希腊危机爆发前,其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是116%,而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也只有13.6%。而爱尔兰2009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为14.3%,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为64%,但由于今年财政赤字占GDP比例高达32%,其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就将迅速累积到96%。因此,基本面的恶化程度上爱尔兰比希腊要快。

  但是,尽管欧盟苦口婆心地劝说爱尔兰接受欧盟和IMF版的援助,但爱尔兰却一直声称自己不需要援助。这是因为,在危机中爱尔兰和欧盟的利益取向不同。爱尔兰不同于希腊危机的是,它实际上是一个复合危机:既有主权债务危机,也有银行体系的危机。目前爱尔兰的公共债务超过1000亿欧元,虽然规模不及希腊在危机前那么大,但爱尔兰银行的债务很高。截至3月31日,欧洲银行业的爱尔兰风险敞口合计高达6500亿美元,其中英国银行对一系列爱尔兰机构的风险敞口约为2220亿美元,其次为德国,共持有爱尔兰债券2060亿美元。

  对于爱尔兰来说,如果真正出现危机,主权债务融资成本攀升,那么银行的风险可以成功转移给外国的债券持有人,到时候再接受欧盟和IMF的援助,其直接成本也可以降下来。而由于欧盟各国在爱尔兰银行拥有巨大的风险敞口,而爱尔兰银行坏账巨大,一旦危机真正出现,将给欧盟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也给正在危机的阴影里紧缩的欧洲经济带来雪上加霜的效应。

  除了可能遭受直接损失,欧盟更担心的是连锁反应。前有希腊危机未真正解决,再有爱尔兰危机爆发,那说明欧盟之前的危机救助对策已经失败,会大大打击人们对欧洲债务问题的信心,笨猪五国(PIIGS)中其他三国的债务危机会立即爆发,并蔓延整个欧元区,包括核心国家德国和法国,甚至可能出现欧元危机,导致60年来数代人努力的欧洲一体化重新回到起点。

  在上次7500亿欧元救助计划实施后,爱尔兰局势却再度恶化,这说明救助计划并不完美。这个计划实际上是把欧洲和世界的前途,捆绑在一些债务危机的国家身上,导致未来进退两难。希腊已经救了,如果爱尔兰不救,可能以前的救助前功尽弃,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强迫爱尔兰“被救助”。但是,继续救下去就要追加资金,人们预计爱尔兰需要1000亿欧元。这种救助方式,以让核心国家承担“坏孩子”的过错,早晚会压垮欧洲的核心国家本身。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如果在希腊危机爆发时,果断地把希腊这样的边缘经济体从欧元区里剔除出去,那么希腊等国家自己通过债务重组或者国家破产的形式,卸去负担再重新发行新货币,降低劳工成本,希腊经济可以重生,而“止损”之后也会使得那些情况相对较好的几个国家逐渐获得竞争力。但是,目前“钓鱼”式救助办法既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又加大了欧盟的总体成本,还拉长了痛苦的过程。欧盟正在作茧自缚的困局里挣扎。

  不过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其实欧盟如果能放下经济一体化的思想桎梏,不再追求欧元区的扩大,那么在债务危机的暂时平静期,不妨劝说和鼓励一些债务危机深重的边缘国家暂时或者永久地脱离欧元区。即使因为坐等这些边缘国家进行债务重组,损失也是可以计量,风险也是确定的,非常可能出现利空出尽的效应,反而有利于世界对于欧元区核心国家的信心,有助于它们尽快走出危机阴影。当然,在此过程中,欧洲国家必须彻底废弃过度福利政策,增强劳工领域的竞争力,只有这样,欧洲经济才能在世界范围内重新获得竞争力。

  (作者系东航金融分析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