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09版:基金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0年11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圆桌论坛
债市调整未到位 维持短久期策略
朱景锋 程俊琳
资料图片

  证券时报记者 朱景锋 程俊琳

  下半年以来CPI指数逐月走高,10月份更是高达4.4%,超出不少机构和市场预期,再加上央行连续调高准备金率和三年来首次加息,令债券市场小牛市戛然而止,中信标普全债指数自10月20日以来累计跌幅达3.93%,债券收益率曲线随之大幅上行,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创近两年新高,债市悲观气氛弥漫。未来通胀如何发展,债市是否调整到位,债券基金经理采取如何策略应对?本期邀请华富固定收益部总监曾刚、信达澳银稳定价值债券基金经理陈绪新、中欧稳健收益基金经理聂曙光为债市投资者指点迷津。

  证券时报记者:怎么看待本轮通胀的发生?近期国务院出台政策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如何看待未来通胀形势?

  聂曙光:食品价格涨价是推动本轮CPI上涨的主因,本次国务院会议确定的政策措施抓住了这一特点,针对性强。增加供给,抑制投机行为短期内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通胀,但从中期来看,可能还需通过综合采取适度货币政策手段来控制总需求。

  曾刚:本轮通胀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的持续超量发行。本轮通胀很可能要持续到明年中期,政府陆续出台的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一系列措施有助于减缓当前的压力,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胀预期,但如果不把货币投放的闸门适当收紧,结构性的涨价难以避免。

  陈绪新:本轮通胀食品贡献较大,同时非食品的价格也出现一定反弹,与原材料成本的上涨有关。国务院出台的措施对平抑物价具有一定作用,但是价格具有一定粘滞现象,仍然可能惯性维持一段时间。

  证券时报记者:央行近期连续出台紧缩政策,宣告货币政策回归常态,这也是造成债市大幅调整的主因,不少机构预测年内还有一次加息,您怎么看待加息预期对债市的影响?

  陈绪新:加息预期必然推动债市收益率上行,如果加息的同时没有配合大幅收紧流动性,收益率曲线将会陡峭化上行。在进入加息周期的预期下,债券市场收益率会提前反应并使得收益率达到一个包含1到2次加息预期的暂时均衡位置,而到再次实际加息时,引致的市场震荡会较之前的意外加息小。从当前状况看,债券市场收益率仍有一定的上行空间。

  曾刚:回顾今年,CPI见顶的预期屡次推后,4月份之后市场对加息的担忧一直都存在,只不过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压力,各方更加认同升值先于加息,所以债市得以在收益率的相对低位持续盘整,是有所透支的。10月份的加息则昭示着彻底的转向,现在对债市乐观的机构也认同后面至少会有1到2次加息,政策已经回归稳健,债券收益率将回归历史均值上方。当转向非常明确,机构调仓方向相同时,债市大幅调整就难以避免,但未来的加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有所减弱。

  聂曙光:近期债券市场经历了大幅度的调整,包含了未来较大幅度紧缩政策出台的预期,短期可能存在超跌之后的波段性反弹机会,但这种阶段性机会持续时间应该不会太长。明年上半年存在加息一到两次的可能性,以补偿负利率问题,但连续大幅度加息的时机目前并未成熟。

  证券时报记者:债市短时间内跌幅巨大,是否已经调整到位?年底之前债市会呈现什么样的走势,债市在什么情况下会企稳?

  曾刚:我们认为债市调整还未完全到位。除了后面的再次加息预期之外,当前也确实存在着新债供应集中放量、信用风险再受关注、股市表现较为活跃等其他因素,年底前债券的收益率还将小幅上扬。债市的中线企稳至少要等到明年一季度,通胀压力的继续释放,以及第二次加息之后。

  陈绪新:年底前债券市场收益率仍有波动向上的风险。在政策不确定性较强、CPI仍在攀升并可能维持高位、国内外经济趋于稳步好转等形势下,债市会有短期波动,难言企稳,仍须密切关注市场,操作以谨慎为宜。

  聂曙光:短期来看,债券市场可能存在超跌之后反弹的机会,但难以出现大的行情,市场近期还是会处于预期的不断微调之中。债券市场企稳还需要例如经济增速下行,通胀预期回落等基本面因素的配合。

  证券时报记者:在当前通胀和加息预期仍较为强烈的情况下,您所管理债券基金的主要投资策略是什么?

  陈绪新:保持稳健的操作策略,缩短组合久期;适时增持信用产品和可转债;谨慎分析新股定价,分享股票一级市场收益。

  曾刚:10月份的加息打开了升息通道,债券市场一段时间内持续承压,我们将延续下半年以来的策略,保持较低的债券组合久期,具备一定的灵活性,降低对收益率的要求。并将保持适度的可转债配置,特别是银行系的转债品种,安全系数高,且预计会有较高的升值空间。持续获取稳定的打新收益,认真研究新股询价后续改革带来的变化,积极参与打新。

  聂曙光:基于对短期内通胀的警惕,目前操作上整体采用防御性的策略,保持债券组合低久期配置,以获取票息收入为主;而在权益类资产配置上倾向于降低仓位,选择那些估值较低,抗跌性较好的品种,力争为投资者稳健增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