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3版:评 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0年11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直言不讳
治理通胀应以百姓利益作为衡量标准
井水明

  10月份CPI达到4.4%创下23个月以来的物价涨幅的新高。由于粮食、肉禽及其制品价格继续小幅上涨,居民通胀预期仍较明显,11月CPI涨幅可能再创新高。通胀预期正改变着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市场行为,引导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加剧通胀。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货币对食品购买力的下降势必导致生活水平的下降,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由于食品占其全部支出的比例相对较高,所以受到的影响也更加明显。最为显著的是,普通百姓对于通胀的反应往往是被动的,只能通过购买价格相对较低的替代品来缓解通胀压力,而无法通过其他途径,对冲通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必须在保证经济快速增长和管理通胀预期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即应该以百姓利益作为衡量标准。

  从当前通胀的成因来看,国内食品价格和居住价格的上涨、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之外,种种迹象表明,一些游资和不法经营者采取欺诈、串通、哄抬、囤积等不正当手段操纵相关商品价格,是一些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直接推手。对此,国务院发出了《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各地政府根据当地情况,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随着省长“米袋子”、市长“菜篮子”得到进一步落实到位,数据显示,各地政策已初显成效,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涨势趋缓。这种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来整顿流通秩序,稳定市场物价,加强市场监管,特别是对基础农产品和生活必需品价格的管理,刹住了乱涨价的歪风,严厉打击了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炒作行为,保障市场供应的举措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农产品及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已经传导到了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而一些资源价格,如电价、水价也正酝酿着相关的价格调整,如果这一情况得不到有效控制,百姓生活负担必然进一步加重,即使当前的物价上升还没有达到不可忍受的地步,但强烈的通胀预期也会降低居民对于非必须品的消费欲望和能力。近日,发改委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加强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监管。通知要求,要审慎出台调价方案,避免出现集中提价、提价幅度过大,增加群众负担的现象。此举从源头上对于遏制一些资源价格包括电价、水价、气价等政策性调价、引导市场供求关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直接管理通胀预期需要从供给与流通两个环节着力,对于遏制物价涨势能够起到快速止痛的效果,现在,各地方都通过给低收入者发放各式各样的物价补贴来缓和通胀对低收入者的正常生活的影响。一方面及时调查通胀环境下不同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状况,研究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工资水平、低保家庭生活补贴、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有效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利益;另一方面如何让百姓的收入增长和通胀增速相匹配,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毕竟在当前世界经济的大背景下,逆周期的政策措施并非最好的选择,而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百姓收入,不仅能够变相地降低通胀压力,还有利于我国扩大和促进内需,进行经济结构转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