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客观看待“央企改善民生平抑物价” 2013-08-26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冯海宁
据媒体报道,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淑和日前指出,中央企业在改善民生、平抑物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央企大多处于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所以,央企多年以来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在发生金融危机的2008年,央企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再比如,涉及粮、棉、油、肉、糖等产品的央企,为稳定物价、改善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实事求是地说,我们要客观看待“央企改善民生平抑物价”。这是因为,我们在肯定央企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不少遗憾,只有正视存在的问题,才能促使央企在改善民生平抑物价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坦率说,以央企目前所受到的特殊待遇而论,央企所作的贡献远远不够。 以粮、棉、油、肉、糖为例,相关央企的确在执行国家收储投放任务,稳定了物价,改善了民生,但也要看到,相关央企改善民生平抑物价,并不是在拿自己的利润作贡献,而是拿着国家补贴资金去稳定物价。准确地说,拿着纳税人的钱去改善民生平抑物价,这算是央企的贡献吗?如果把国家补贴资金给其他社会机构,或者换一种方式补贴,或许也能发挥同样作用。比如,发改委专家就曾建议,补贴中储粮不如直补农民。 甚至,某些央企在执行国家改善民生平抑物价任务过程中,还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不少损失。以中储粮为例,承担着稳定粮价的责任,但近年来发生了太多的丑闻,比如,审计报告曾指出中储粮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执行国家政策、重大经济决策事项、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重大问题。另外,还发生了严重的腐败、火灾等问题。这种百病缠身的央企,带给我们的利大还是弊大,需要深刻反思。 不可否认,像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大央企,特殊时期在改善民生、稳定油价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大多数时候,舆论对“两桶油”垄断有种种质疑,这些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有大量事实来支撑。 也不能否认,央企上缴的税收和红利,对于改善民生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要看到两点:一是央企一方面贡献税收,另一方面又以亏损为由申请财政补贴。那么,央企税收用于改善民生的资金就打了折扣。二是尽管央企上缴了不少红利,但一直走着“内循环”的路子,即“取之于央企、用之于央企”。比如,据说今年央企将上缴红利上千亿元,但仅有65亿用于民生。 也就是说,尽管央企在改善民生、平抑物价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因此,不能模糊看待“央企改善民生平抑物价”,而是要把功与过、利与弊区分清楚,既要让央企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又要解决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 本版导读:
发表评论:财苑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