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下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这盘大棋 2015-05-25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程丹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沪港通之后,内地和香港的互联互通再次迎来里程碑式的事件,两地基金互认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这盘大棋的重要一步,这无疑将加快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为两地市场引入活水,推动我国证券基金行业由“被动式开放”向“渐进自主、互利共赢”的自主式开放转变。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在制度安排、交易规则、监管方式、创新发展等方面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从境外融资的初步探索,到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的建立,从沪港通试点的起航,到原油期货市场的建设,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系列的举措在提升A股市场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也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然而,同发达市场相比,我国的资本市场依然相对封闭,要进一步提高资金流动以及规则制度的适用性,就必须多路径修渠引水,以对外开放促改革,让A股市场更充分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使其更有利地服务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 此次内地与香港两地基金互认,在长达三年的准备后将初始投资额度设定为资金进出各3000亿元人民币,这一渐进式的推进方式合理控制了开放节奏,进一步拓宽了两地的基金销售渠道,内地的投资者可以分享海外市场的增长,香港投资者可透过基金直接参与A股市场以及银行债券市场,有助于丰富两地基金产品的种类,实现金融产品和投资服务跨境销售。 更为重要的是,基金互认将改变目前A股的主流投资方法,让境内基金管理机构有机会学习国际先进投资管理经验,促进基金业竞争和跨境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推动境内基金管理机构的规范化与国际化,同时吸引境外资金投资境内资本市场,香港本地注册基金的客户基础将会扩大至内地,而内地基金可透过互认安排开放给国际投资者。 纵观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近两年来国内资本市场与海外市场对接加快,金融工具与市场制度的建设提速,A股市场与香港市场频频“联姻”,深港通呼之欲出,让市场憧憬着,其能与沪港通、QFII和RQFII一道进一步扩大海外资金流入A股的通道,为A股带来增量资金。此外,下月初MSCI新兴市场指数将公布是否接纳A股,投资者屏气期待,此前证监会清障了“名义持有人”悬疑,提升了A股纳入MSCI的筹码。 在逐步国际化的道路上,A股市场在下着一盘大棋,随着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后续资本市场制度红利值得期待。 本版导读:
发表评论:财苑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