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2年6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证券律师:老鼠仓内涵外延需进一步细化

2012-06-13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陈楚

  证券时报记者 陈楚

  李旭利涉嫌“老鼠仓”一案昨日开庭审理,针对老鼠仓、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等现象,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证券律师建议,要完善针对老鼠仓的民事赔偿制度,同时在法律条文的细化、认定和侦查等方面加强改进。

  广东经天律师事务所郑名伟律师认为,从法律上判断老鼠仓,只要嫌疑人利用了基金公司的不公开信息,不管何时卖出股票,都是不合规的。而且,基金公司的投资意见就是由基金经理等人员提供,单个投研人员独立分析的说法不成立。但相关嫌疑人非法所得以该人士离职日的股票收盘价作为计算依据,是有道理的,因为其离职后,就不能获得非公开信息,这时的收益应是其独立判断,以后的收益不应算作非法收入,在量刑上应当采纳。

  郑名伟表示,基金经理老鼠仓行为,基金持有人该如何向相关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进行追责和索赔,法律上现在尚无具体规定。“基金公司该不该负有管理责任?要不要赔偿持有人?基金经理的责任又该如何界定?这些在法律上都应该补充和完善,民事赔偿制度必须尽快跟上。”郑名伟还认为,老鼠仓的证据比较难找,在认定和侦查上面有一定难度。此外,对于举报老鼠仓的行为,如何保护好举报人?如何奖励举报人?也需要法律在老鼠仓的举报上面明确相关细则。

  北京市凯文(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洪蛟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为了更好地防止内幕交易、打击利益输送、老鼠仓等行为,在法律上需要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进一步界定和细化,以加强可操作性。此外,公募基金界也可以考虑借鉴国外共同基金的制度,允许从业人员进行股票投资,但必须在申报制度上加以完善,防止各种可能的老鼠仓、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行为。

   第A001版:头 版(今日64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信息披露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A009版:基 金
   第A010版:专 题
   第A011版:报 告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专 题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综 合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C009版:数 据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
   第D033版:信息披露
   第D034版:信息披露
   第D035版:信息披露
   第D036版:信息披露
李旭利案昨日庭审 控辩双方激烈交火
基金业:监管自律缺一不可 疏导激励亟待加强
基金快报
沪深300ETF首现逾亿元净申购
理财债基持续火爆 汇添富理财60天首募160亿
第二波主流指数布局 上交所联合业界研讨行业ETF
证券律师:老鼠仓内涵外延需进一步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