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焦点评论 金砖国家建立联合外汇储备库大有可为 2013-09-04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张茉楠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20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前夕的吹风会上表示,金砖国家将在不远的将来建立规模为1000亿美元的联合外汇储备库,中国将向此应急储备安排提供最大份额。近期,随着美国利己主义货币政策的单边调整,新兴经济体特别是金砖国家受到了较大的冲击,G20峰会即将召开之前,金砖国家欲建立联合外汇储备库,就是加固了一道“金融防火墙”,共同抵御外部风险。 新兴经济体 多数成为对外净债权国 事实上,美联储即将退出量化宽松(QE)政策,把非常规政策回归常态,这将对全球经济、金融市场以及国际资本流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对新兴经济体冲击较大,因此,在全球金融持续动荡的年代,新兴经济体如何抱团取暖,深化金融合作、改变全球金融发展失衡的局面意义重大。 建立联合外汇储备库是继去年新德里金砖峰会达成建立金砖开发银行后的又一战略举措。目前,新兴经济体的对外资产余额超过对外债务余额,多数成为对外净债权国,发达经济体的对外债务余额超过对外资产余额,几乎都是对外净债务国。从外汇储备余额来看,2011年三季度末,所有经济体的外汇储备合计10.62万亿美元,其中新兴经济体外储占全球的75%,仅中国外汇储备就占到了全球的三分之一,俄罗斯外汇储备占比接近7%,印度占全球份额超过或接近4%,巴西占比也在2%以上。 然而,作为债权国的新兴经济体大都面临着负财富效应、货币错配,对外金融资产与负债不对称等不成熟债权国的种种困境。近10年来,全球经济与贸易重心正在由西向东转移,全球制造业中心已逐步从发达国家转向新兴市场国家,但货币金融中心仍在发达国家,这也决定了财富的分配权仍然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金砖国家 金融体系较脆弱 新兴经济体金融财富在全球占比明显低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占比。金砖国家的金融市场大多不发达,金融体系比较脆弱,在对外交易中长期依赖储备货币进行计价、结算、借贷和投资,货币错配带来的汇率和资产风险不可避免,风险将越来越多地由新兴市场国家承担。由于新兴市场货币大多钉住美元,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严重被削弱。特别是近两年美日欧联手量化宽松,导致热钱流入,不但进一步推高新兴经济体外储规模,加剧输入型通胀的风险,也使经济与金融安全越来越被美国债务风险所累,在“美元陷阱”中越陷越深。因此,作为全球货币锚的美元超发直接导致债权人资产大幅缩水,债权人权益被严重稀释而陷入财富管理困境之中。 而今,美联储准备启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并将逐步收紧货币阀门时,新兴经济体又首当其冲,资本外流、本币汇率急跌、国内流动性紧张、资产价格大幅缩水,引发金融市场剧烈波动,新兴经济体再次成为最大的被伤害者。 从更深层次而言,金砖国家各国发展模式的趋同性是大多受制于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产业分工和金融分工,以致成为发达国家在全球资源配置结构中的廉价生产基地和资源供应地,难以获得在资源、市场、利润方面的公平利益分配。 因此,必须加强合作,联合起来保卫自身的财富安全。从合作的角度看,由于各国间的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及资源禀赋等存在较大差异,各国可以加大相互之间在海外兼并、海外市场拓展、技术升级、资源能源收购、知识产权等项目的重点支持,加强外储资产的相互投资,从而改变储备资产流向发达经济体债券的局面。 成立联合外汇储备库 大有可为 当前,金砖国家欲成立联合外汇储备库最主要的是解决金砖国家之间的金融和外汇融通问题,在这方面,金砖国家应大有作为: 首先,应借此加快国内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和金砖国家间的投资,逐步推动本币可兑换进程。推动金融开放和本币的可兑换要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因国际压力而贸然取消资本管制、开放金融市场。金砖国家在贸易、投融资上有较强互补性,具备合作的基础。通过加强金融机构“走出去”,取消特定产业和市场的投资限制,推动金砖国家之间互相投资,是其合作的题中之义。 其次,进一步推进本币“走出去”,实现多层次货币合作。可探讨将人民币、巴西雷亚尔、俄罗斯卢布等纳入国际储备货币的可行路径;加强双边或多边货币互换,适度扩大双边货币互换的范围,提高双边贸易便利程度;考虑将目前仅限于双边的本币贸易结算扩大到多边机制下,扩大本币结算范围,在金砖集团内建立金融货币区域。可以五国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的人民币结算账户为基础,通过五国金融合作框架内的倡议或宣传进一步推进贸易本币结算。 此外,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等政策协调。金砖国家应合作建立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监测机制,加强全球资本流动监测力度,构建国际金融安全网,形成并完善对主要储备货币发行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的监督机制,在跨国金融监管体系、国际最后贷款人和国际存款保险机构等方面有所进展。谋求共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话平台,扩展各国货币政策空间。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完善双边监管合作机制,建立五国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监管手段,提高市场与产品透明度,合作探讨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的监管模式。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本版导读:
发表评论:财苑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