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莫忽视债务违约影响 2014-06-20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蒲延杰
今年5月以来,债务违约事件剧增,与2011年似曾相识。 综合信息显示,信用违约事件在5-6月大规模发生,但股市似乎忽略了这一事实。2011年4-9月温州曾发生了25起较大的“债务人跑路”事件,其中9月就发生15起。我们估算涉及的金额不足50亿元,却加速了股指的剧烈调整。上证综指在2011年7、8、9月连续下跌,跌幅15.3%;恒生国企指则连跌4个月,跌幅37%。同时,两地市场也都在10月初中央政府干预温州事件前创下阶段新低点。 从今年的情况看,严重程度超过了2011年。我们认为,地产调整周期、债务偿还周期及影子银行治理周期的叠加,使得信用违约事件更加频繁。与2011年温州情形对比,不同点在于:1)涉及的债务规模更大,已经超过536亿元;2)行业集中在地产、机械等大中型民企,非温州当时的小微制造业;3)区域已扩散到6个省市;4)后果或更严重,可能引发烂尾楼、中小金融机构的破产等。 但迄今为止,股市为什么反应不明显? 我们的理解是,投资者对政策放松的预期,以及不断兑现预期的定向放松政策暂时“占了上风”。一个朴素的认识是,一旦货币政策全面松动,违约与债务人大范围“跑路”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惟有政策预期落空时,若逢违约集中发生,股指的下行空间恐怕就会被打开。 因此,在投资上我们建议规避资金链存风险的行业/个股。在指数急速下跌之前,我们对A股维持相对谨慎的看法,推荐配置大银行和财政定向刺激的领域。建议规避资金链可能断裂的行业/公司:一是行业盈利大幅下滑,资金密集型的企业,比如钢铁、有色、煤炭、三四线地产、地区小银行等;二是公司业务庞杂且现金流有瑕疵的大中型公司;三是委托贷款投资规模较大,或者涉及民间借贷的公司。 (作者单位:瑞银证券) 本版导读:
发表评论:财苑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