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827) 。 |
特写 一个校友会上涌动的创业激情 2014-01-09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余胜良 阮润生
证券时报记者 余胜良 见习记者 阮润生 投影仪将光投在屏幕上,又反射到会议室50余人脸上,这些香港科技大学的校友们盯着屏幕,盯着屏幕前的同学汪滔,希望能分享他的经验,找到他成功的密码。当最新的无人机概念机宣传片播出时,人群发出感叹声,汪滔也笑了起来。 这是一个星期五的晚上,香港科技大学深圳校友会举行的月度活动。参加的人中,约有一半人准备创业或正在创业,另一半人则被称为天使,拿着钱准备寻找机会投资。 证券时报记者接到的前6张名片上,有4张名片写的工作背景是投资公司。这可能是在深圳这座城市特有的现象,深圳一直是创业沃土,处在各种创新前沿。当然这也一定程度上和校友们来自香港科技大学有关,这是一家实力不俗的理工科大学。 当晚的主讲嘉宾汪滔,是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有人称他的公司发展迅速,净利润已经超过2亿元——这是一个未经证实的数字。汪滔从事的无人机被认为是高科技行业,也是现在资本市场的热点。 汪滔的演讲就在大疆创新的会议室里,50多人挤在并不宽敞的会议室中,一半保持着站立的姿势。事实上,在来大疆创新之前,校友们已经在深圳南山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大厦一楼的咖啡厅里草草地用过晚餐,因为吃得简单又是AA制,有人戏称这是“盒饭会”,这样的活动每月举行一次。 由于汪滔时间很紧,他正忙于准备公司首次公开募股的(IPO)筹备工作,所以同学们在晚餐后步行到了他的公司听他演讲。 汪滔演讲结束后,校友们转移到附近一个餐厅中继续讨论,这次交流会换了三个地方。但是没有人有怨言,也没有人倦怠,这种民间组织的活动,反而让与会者更放松,更愿意展示自己。只要有点子,有想法,就有机会得到垂青,谁又愿意失去这样的交流机会呢? 他们多穿深色休闲装,年龄多在30岁左右,这个年龄段从学校毕业没有多长时间,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见识了不少成功者,创业的激情最容易激起。“我以前做的行业太传统了,决定再创业,IT行业的魅力就是变化。”一位与会者点评了几家电商后说,“我创办的企业是有防火墙的。” “有这么多人愿意创业,也是因为有人愿意投资。”李家伦说。他来自一家香港科大毕业生创办的企业,现在有18名员工。 前一段时间风险投资(VC)投资了不少页游、手游,现在这些行业已经亏得血流遍地。但这并不能阻挡资本再次追逐热点,现在智能穿戴、家电智能化又引来不少追逐者,移动互联也创造了很多新机会。 这是资本和技术的组合,创业者有技术有点子,有人愿意掏钱让他们实现理想,自然更有胆量试一试。这些创业者失败风险极大,所以投资者的做法是同时多投几家企业,只要有一家成功就可以赚钱。选对投资对象是一项难事,投资公司会延揽有技术背景的人才,遴选有可能成功的创业者。这也是金融行业收入较高的意义:资源优化配置。 “我丧失了一次当土豪的机会。”香港科技大学深圳校友会主席何苗表示,她曾经有机会投资大疆创新,但却没抓住。 创业是这个晚上的主题, 现场穿着最正式的是大成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黄庆礼,他的业务与投资并购有关,愿意为创业者提供法律服务,他在被介绍后收获了掌声。 汪滔在交流中说,现众人追捧的都是演艺和体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也应成为众人景仰的明星。其实校友眼中的他已是明星人物,是一个可资借鉴的成功案例。 本版导读:
发表评论:财苑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