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金公司首发规模的比拼中,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被无谓消耗掉,基金行业的大部分利润拱手让给了银行渠道。而且不利于提高投资者成熟度,很难养成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注重业绩的习惯,反而助长了投机氛围。
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持续营销“听起来很美”,但国内基金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仍然要靠拼首发来做大资产管理规模。“目前新基金发行的审批制度、基金公司的治理结构,都决定了基金公司仍会继续这场拼首发的游戏。”
不过,有基金业人士对这种状况就非常担忧。“拼首发的结果是得不偿失,基金行业的大部分利润都拱手让给了银行渠道,基金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弱。”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分管市场的副总经理对记者表示,“在首发规模的比拼中,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被无谓消耗掉,而且不利于提高投资者成熟度,很难养成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注重业绩的习惯,反而助长了投机氛围。”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渠道的基金业,能够获得很大的内生性增长!”这位副总经理表示,尽管上一轮牛市新基金首发动辄百亿不是常态化,现在新基金募集平均额度大幅下降也是正常现象,但全行业如此热衷于拼首发,不注重通过业绩带动持续营销,显然是不正常的。
“正常的基金业营销生态,应该是通过做好业绩带动持续营销。”有业内人士呼吁,对于新基金发行,基金公司应该保持理性的态度,走出拼首发的怪圈。
值得欣慰的是,有一批公司,已经在业绩、品牌的逐渐成长中,慢慢长大,比如华商基金、新华基金等公司。他们虽然为数不多,还是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付建利)